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兩岸經貿三十年

工商時報【于國欽】

1986年大陸出口僅309億美元,低於台灣399億美元,隨著改革開放,大陸於2000年出口挺進全球第七,2009年超越德國躍升全球第一,去年出口2.3兆美元,更遙遙領先第二名的美國1.6兆美元。

■早年兩岸關係緊張,海關統計難以呈現兩岸貿易真相,依國貿局估計1991年台灣出口至大陸69億美元,2014年已達821億美元,占我出口比重26%,而自大陸進口480億美元,占進口比重17%。

1986年鄧小平談到大陸經濟發展目標時曾預言:「到下個世紀,中國人均所得要達到4,000美元,還需要花30到50年的時間。」近年大陸經濟表現明顯超過老鄧的預期,今年人均所得估計將升至8,000美元。

而讓大陸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,正是早年台商的大舉登陸投資,西進的台商由中小企業逐漸擴至大企業、上市櫃公司,台灣的資金及技術成了大陸改革開放初期的及時雨。

鄧小平南巡 陸開放契機

1992年鄧小平南巡算是近三十年大陸改革開放的分水嶺,他於這次南巡談話裡要求領導階層「大膽一些、開放一些,不搞改革開放,就只有死路一條」。此後台商西進步伐加快,至1997年累計赴大陸投資案已達3.7萬件,投資金額也達365億美元,成為信貸房貸銀行房貸任何問題免費諮詢大陸第三大投資來源,僅次於港澳及美國。

1990年前後曾有不少學者憂心台灣有產業空洞化的危機,隨著西進所產生的「投資帶動貿易效果」,整個1990年代台灣成了大陸生產的供應鏈,台灣製造業規模持續擴大,產業空洞化隱新店信貸汽車貸款憂也消失於無形,在大陸經濟起飛下,台灣對大陸出口幾乎年年以兩位數擴大。

以1997年而言,大陸前五大進口來源是日、台、美、韓、港,台灣在大陸進口市場占有率達11.6%,高居第二位。在大陸追趕下,進入本世紀不久人均所得已升逾1,000美元,同年台灣也達14,000美元,兩岸交流可謂互蒙其利。

然而,隨著本世紀初大陸加入世貿組織(WTO),前往大陸投資的外商絡繹於途,加以台灣「戒急用忍」、「積極管理,有效開放」的管制飄乎不定,彼長我消之下,台灣在大陸的投資、貿易排名逐年退後,2006年在大陸投資排名落至第七,2011年在大陸進口市場排名也落至第五。

自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政後,恢復開放的兩岸政策,延宕十多年的兩岸直航終於開放,而來台的大陸旅客也由2008年的33萬人增至2014年的399萬人,觀光客的成長使得我國旅行收入年年增加,於去年升至146億美元,較七年前成長1.5倍,而這項服務輸出如今也已成為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。

投資帶動貿易效果式微

從1992年鄧小平南巡到今天,大陸複製台灣經驗,已獲得重大成就,台灣藉由登陸投資也得以擺脫產業空洞化的危機。然而,擺在全球體系裡的兩岸經濟依舊瞬息萬變,昔日依靠台灣零組件、原材料的大陸,在自家供應鏈日趨完備後,非僅對台依賴降低,甚至已成為台灣的競爭對手,昔日的「投資帶動貿易效果」已漸式微。

兩岸自1986年以來的經濟往來,改寫了大陸的經濟發展史,也改變了台灣的外貿結構,三十年來(1986~2015年)大陸每人GDP已由277美元升至8,000美元,台灣也由3,897美元升至22,704美元,兩岸交流創造了雙贏的結果,惟近年隨著大陸急起直追,台灣優勢已不如昔日甚遠,未來十年如何延續此一兩岸和平紅利,當是在此次「馬習會」後更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兩岸經貿三十年-215006579--finance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land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