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了解學習英文

立即了解學習英文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兩岸產業合作 打造命運共同體

旺報【竇勇】產業合作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最為活躍的因素和動力。過去30多年來,兩岸產業合作成效顯著,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。國際市場發展日新月異,兩岸間傳統的資本、技術加勞動力、土地的初級產業合作模式已難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。台灣市場狹小,產業的代工模式遇到困難,亟需借助大陸市場和資源打造品牌和通路。產業合作 難度加大但我們也看到,近年來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為產業合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。2008年後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。兩會商談恢復、實現直接三通、ECFA協議簽訂、前不久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實現首次會面等等,這些都為兩岸深化產業合作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。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岸產業合作的難度在加大。一是隨著大陸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台灣經濟的低迷,兩岸要素稟賦的互補性在減弱。上世紀80年代,正是低勞動力成本、低物價等因素促使大量的台商到大陸投資開工廠。但今天,兩岸勞動力成本、物價水準以及匯率等都發生巨大的變化。二是產業升級加大了合作的複雜性。兩岸產業合作早期,由於要素稟賦的巨大差異,簡單的要素結合就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。這一時期,台商投資規模不大,生產方式簡單,甚至直接把島內的機器設備搬到大陸生產,就能獲得不菲收益。但今天的產業合作已逐漸從製鞋、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到石化、建材等資本密集型產業和電子、資訊等高科技產業,產業合作的難度變大。對此,在兩岸經濟與產業合作進入深水區之際,要更新觀念,用「兩岸一家親」的理念來引導產業合作。一是正確看待對方的產業優勢。看清兩岸各自的產業優勢在合作中是包袱還是財富,是阻礙發展的競爭對手,還是合作發展的積極因素。如果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看,各自的利益都是中華民族利益的一部分,必然是一致的。二是正確認識產業合作中的利益調整。兩岸產業合作必須是一個被台灣民眾接受的、公平理性、體現國家和民族根本、整體利益的格局,而不是有主次之分、個性化的、凸顯局部利益訴求的制度設計。三是要拓寬產業合作的國際視野。兩岸的產業合作要著眼於國際市場,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目標,在對外方面取得戰略共識,以「命運共同體」的精神面對國際競爭。戰略對話 建立機制兩岸的經濟融合和產業合作乃大勢所趨,當前重要的是以「兩岸一家親」的理念推動兩岸產業合作頂層設計。從2008年的產業「搭橋」活動,到ECFA框架下的產業合作工作小組,還有民間眾多不同層次的產業合作平台,前期兩岸產業合作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交流與共識,下一步應重點推動兩岸產業合作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化建設,提升兩岸產業政策的對話層次。可以考慮在目前兩岸最有影響的產業交流合作平台──「兩岸企業家峰會」的架構下,邀請經濟產業主管部門以顧問的身分參加,建立兩岸「經濟戰略對話機制」,作為兩岸產業合作「頂層設計」的策畫機構和常設性協調機構,統籌制定兩岸產業合作的政策和願景,構建兩岸產業共同發展的政策框架。目前大陸的「十三五」規畫剛剛啟動,通過「經濟戰略對話機制」,可以考慮將台灣產業發展的需求納入進來,將兩岸四地大中華經濟圈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。(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專家)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兩岸產業合作-打造命運共同體-215045924.html

家教老師 線上學西班牙文
    免費英文會話網站 幼兒美語學習線上英文翻譯 英文家教老師費用學英文ptt 用美國小學課本學英文初級全民英檢 大學家教臺北家教 日常英文會話師大英語文中心 中文家教行情全民英檢成績單 學習網看新聞學英文 生活英文會話旅遊英文書推薦 外國英文家教英語會話一對一 英文會話補習推薦

arrow
arrow

    roland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